三、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也称为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产品不流入后道工序、不流入市场。事后质量控制的任务就对质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进行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
从理论上分析,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定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周密,事中自控能力越强、监控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理想的状况就是希望做到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活”、“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但要达到这样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形成能力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还可能有个别工序或分部分项施工质量会出现偏差,这是因为在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事后控制,具体体现在施工质量验收各个环节的控制方面。
以上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1ZZ04020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单件性生产的组织方式,决定了各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特性和目标的差异,但它们的质量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却有共同的规律。
1Z204021 掌握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
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特性
建设工程项目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拟建或在建的建筑产品,它和一般产品具有同样的质量内涵,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这些特性是指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的适宜性等。由于建筑产品一般是采用单件性筹划、设计和施工的生产组织方式,因此9其具体的质量特性指标是在各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决策和设计过程中进行定义的。在工程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也有把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特性概括如下。
(—)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
建设工程项目的功能性质量,主要是反映对建设工程使用功能需求的一系列特性指标,如房屋建筑的平面空间布局、通风采光性能;工业建设工程项目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流程;道路交通工程的路面等级、通行能力等等。按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功能性质量必须以顾客关注为焦点,通过需求的识别进行定义。
(二)反映安全可靠的质量特性
即建筑产品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和用途的要求,而且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应能达到安全可靠的要求,如建筑结构的自身安全可靠,建筑物使用过程的防腐蚀、防坠、防火、防盗、防辐射;以及设备系统运行与使用安全等。可靠性质量必须在满足功能性质量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进行确定与实施。
(三)反映艺术文化的质量特性
建筑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历来人们都把建筑产品视同艺术品,对其个性的艺术效果,包括建筑造型、立面外观、文化内涵、时代表征以及装修装饰、色彩视觉等等,不仅使用者关注,也是社会的关注;不仅当前引人关注,而且存续于未来人们的关注和评价ρ建设工程项目艺术文化特性的质量来自于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创意和创新,以及施工者对设计意图的领会与精益生产。
(四)反映建筑环境的质量特性
作为项目管理对象(或管理单无)的建设工程项目,可能是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甚至某主要分部工程;也可能是一个由群体建筑或线型工程组成的建设项目,如新、改、扩建的工业厂区、大学城或校区、枢纽空港机场、深水港区、高速公路等。建筑环境质量包括项日用地范围内的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组织、绿化景观;更追求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或适宜性。